财政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201K) |
一、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掌握良好的经济学和财政税收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我国财税政策法规,了解我国财经运行状况,系统掌握财税和财会业务基本方法,具备财税应用、管理与咨询等工作能力,胜任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社会保障等公共经济管理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富有团队精神、公共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
二、培养要求 |
本专业员工主要学习财政、税收、经济学和财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政府预算、财政收支管理、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税收实务、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社会保障等方面技能和方法的基本训练,按照绩效管理实务模块(财政绩效评价、财政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管理实务模块(政府采购管理、财政检查与监督实务)、企业财政性资金管理模块(企业公共融资实务、公共融资管理)、财政理论与政策模块(财税计量应用、地方财政学)四大模块培养,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具体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学科及财税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实证和规范分析、案例分析、演绎分析和归纳分析、数理分析等分析方法,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现代统计分析技术; 3.掌握财政管理、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税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一定的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 4.熟悉国家在经济领域尤其是财税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财税经济管理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与行业需求;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具有一定的本专业文献检索、外文资料阅读、论文写作、外语与跨文化交流能力;7.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8.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
三、就业导向 |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财政、税务、公共投资、国有资产管理、非营利性组织等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管理与咨询等工作。 |
四、核心课程 |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公共支出管理、中国税制、公共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非税收入管理、公债学、预算资金管理实务、地方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双语)、中级财务会计等。 |
五、实践教学环节 |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验、创新创业实践、文献综述、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提高员工的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其中,专业课程实验包括相关课程内部的课程实验、财政专业基础实验、财政专业综合实验、财税管理模拟实验、财经软件应用实验、案例教学实践等。 拓展课堂教学,设置社会实践、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演讲沟通、综合写作、参加讲座、读书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等7个模块,引导员工个性发展,培养与提升员工的实践能力。具体包括社会实践、读书活动、综合写作、演讲沟通、财税知识竞赛、财税专业技能竞赛、公益志愿财税知识宣传等。 |
六、创新创业教育 |
创新创业基础课、创新创业选修课、创新创业实践课、老员工挑战杯、科技作品、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 |
七、修业年限 |
基本学制为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六年。员工在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
八、学位授予 |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