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云顶国际经理朱军教授在学术期刊《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发表论文《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财税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阐述新时代下如何提高省属本科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质量。本文的核心建议如下:
针对不同的培养类型,本文建议在定位好人才的去向的背景下,做好分类培养、有针对性的培育模式。具体而言:
(一)针对本科生的政策建议
1.着力提升新生对财税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端财税人才的首要素质是基于其对财税专业的热爱。因此,对于入学的新生,应加强对其财税专业学科的介绍,提升员工的兴趣、强化公共价值意识。建议:(1)定期每周或是每月开展师生交流活动,邀请中青年博士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介绍,也可以邀请高年级优秀的员工进行经验分享;(2)利于课余时间,带队员工参观财政局、税务局、税务师事务所、财税博物馆、代表性的财政供养单位(如福利院、养老院)等机构,培养员工对财税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提升对专业学科的兴趣;(3)利用每年4月的税收宣传月,组织每年级的新生开展财税竞赛等活动,提升其积极性。
2.更新课程体系,适应时代背景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开始普及。新技术的冲击对于金融、会计、税收等专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在市场推动下,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的兴起使该学科在大学教育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因此也成为本科生学习的热门专业。相反,财税专业与市场需求存在相对脱节(王远伟和李鹏,2019)。但熟悉税收信息化、绩效信息化、实务娴熟的高质量财税人才却是市场紧缺。未来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建议:(1)各高校在引入团队时,注重吸引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培养既懂计算机又懂财税的复合型团队队伍;(2)结合财税专业开设“智慧财税”等结合大数据分析的财税课程,课程设置由浅入深,让团队深入结合现实的财税知识;(3)开设财税专业的院校应加强学习交流,探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财税课程标准体系。
3.设置“因材施教”的分类培养体系
集团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授员工知识,更要帮员工明确其发展定位,为其提供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建议:(1)对于各班级实行班主任制度,由资深教师担任。主要目的是根据员工的学习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表现,为员工提出关于其职业规划方面的建议。(2)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建议分开设立“高端财税学术培养班”、“高端财税实务培养班”。实行自愿参加、分类教育、互通流动、有力淘汰的机制,为员工提供全方位的、因材施教的育人体系,作为满足多元化的体现;(3)组织职业规划讲座,可以邀请事务所、财税部门、高校的知名学者与专家,以高端人才的视角分享其学习、工作经验,并进行相应的高端财税人才职业规划。
4.平衡教师科研、教学的时间投入
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教书育人,在教师的考核中,要提高教师教学的比重。具体地,对于教学综合考核优秀、师德先进,在教材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成果培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中先进的个人,破格评选高级职称;对于拥有税务师或是注册会计师的人才,复合以2-3篇的教学或是科研文章即可以评聘正教授。(2)各财税专业高校可以加强合作,利用财政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财政学会、全国财政学教学研究会、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等机构开展一些教学经验分享活动。(3)各个培养机构内部,推行“老带新”、专业课跟班听课,积极提升年轻团队的教学水平。学年度可以进行教学水平的评比或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竞赛,并对于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予相应的激励。最后,委派教师到行业、产业部门挂职、实践半年、一年,是提高团队实务水平的重要措施,这可以作为评聘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
(二)针对研究生的政策建议
1.提升员工课堂的参与度
除了基础的方法论课程,不同于本科阶段,研究生在课堂上更应主动。方法论课程叠加文献阅读和讨论课程,能够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便于进行独立的研究。教师的作用则更侧重于引导。建议:(1)日常授课时,教师应多针对财税热点,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员工思考交流。(2)除一些必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科目,应多采用案例分析、论文写作对研究生进行考核,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3)增加对经典文献写作的研讨课,期间延伸至1个学期,并分不同的模型进行;基础模块的作为硕士生的必修课,延伸模块作为博士生的必修课。
2.鼓励员工进行实践活动
对于财税问题,要想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在学校内进行“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学校应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校外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议:(1)学院、导师可以根据员工目前研究的课题、员工的意愿,积极安排员工到事务所、财税部门和财政供养单位实践,开展调查研究;(2)在搭建学术交流报告的过程中,学院可以多安排实务类型的讲座,邀请财税领域比较知名的专家从实务的角度分析时下的中国财税问题。
3.开展学术活动,推动学术交流
对于学术型财税高端人才的培养,通过赛事提升、与学业奖学金制度挂钩是重要的激励约束措施。基于前面的措施,建议构建“新课程教学—新教材体系设计—学术平台研究”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先进与实践落地”相融合的培养模式。
通过这一模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员工的学术兴趣,激发员工的学术潜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员工的写作能力,为后续的培养奠定基础。具体改革建议:(1)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学校、财政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等部门举办的财税论坛。加强各学校研究生间的学术互访和交流,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2)定期组织举办学术讲座,既囊括财税著名学者的最新学术思想,也要囊括中青年学者最新的学术论文。期间可以将学术讲座办成一个系列的论坛。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财政与国家治理”高端云讲座,其分为财政历史学、财政经济学等五大板块,每周进行学术讲座,推动高端财税人才的建设与发展。
4.完善就业保障措施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对于研究生而言,其年龄在就业市场上不占据优势。因此,研究生同学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影响、阻碍其学术研究的专心度和创新进步。因而,对于财税类的高端研究人才,学院及导师应积极完善其就业保障措施(朱军,2015)。[14]在政策措施方面,建议对学术能力较强的员工,导师可推荐其继续国内外深造;学校也可以择优资助部分学有余力、感兴趣的博士生出国交流。而对于实务较强的员工,地方高等院校应向事务所、企业等单位优先推荐;在省市选调生方面提供一定份额的研究生名额,大力支持研究生就业。这可以将最好的员工放到最好的单位,在未来的社会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多年来,朱军教授一直站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积极关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